近日,我有幸參加了中國冶金作家協(xié)會、陜鋼集團舉辦的“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培育文學新苗”活動,分別到達陜北延川和綏德兩地,行程雖然短暫,但收獲太多,讓我的思緒久久徜徉其中不忍抽離,印象最深的當屬綏德。離開綏德好些天了,但那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躍動兩千余年的歷史脈搏一直豐盈著我的內(nèi)心。
綏德縣位于榆林市東南部,舊稱“上郡古邑”,素有“天下名州”“秦漢名邦”、陜北“旱碼頭”之美譽,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古以來就是農(nóng)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匯地,是許多朝代的邊疆。無定河是榆林地區(qū)最大的河流,流經(jīng)綏德縣全域。日夜不息的無定河見證了無數(shù)的刀光劍影,埋藏過華夏男兒的熱血生命,裹挾了諸多婦孺幼子的眼淚哭喊,掃過了攻守雙方的棋逢對手,亦拂去了數(shù)場征戰(zhàn)之后的握手言和……歷史上,它曾經(jīng)氣象萬千,曾經(jīng)肆意漲涌,曾經(jīng)變幻無常,而當我們一行走過的時候,寬大的河床里滿眼是茵茵綠草,看不出任何的狂野、不馴。
查閱資料得知,無定河的稱謂是從唐朝開始的。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陜西人,大唐的恢弘和氣象是我們天然的地域印記。不曾想,這無定河也分明印刻著大唐的榮耀。站在無言的河邊,我的內(nèi)心總有一種莫名的敬畏感,腦中可感可觸的是我國歷代版圖的不斷變化,用心感受那一張張地圖,耳畔竟依稀傳來胡琴和羌笛的哀怨之音,也有無數(shù)征夫、瓦匠服“徭役”修筑長城的身影,甚或還有風吹黃沙中一頂頂“奔跑”的帳篷……西北的遼闊和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沒有讓這座邊陲小縣被局限,反而堅韌了它革故鼎新的氣質和英勇豪邁的氣魄,歸根到底還是人的不屈和創(chuàng)造。在中國古代漫長的農(nóng)業(yè)社會時期,更多是要依靠男丁。由這,又讓人想起了那句流傳甚廣的民謠“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由于一路都有行程安排,沒有多和當?shù)厝私涣鳌S浀玫竭_綏德的當天晚上和同行之人出去轉,有個男同事想帶一些當?shù)氐酿燄W,我們跑了幾家店,只有一個小超市有,我們又調轉方向想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可挑選的。當時已近晚上9點,我們跑到一家糧油店,是個男老板,說明意圖后,老板熱心地為我們介紹當?shù)赜幸患艺诘膶iT制作這種馃餡的門面,不僅品質可靠而且價格公道,但由于我們?nèi)サ猛砗芸赡苋思乙呀?jīng)關門了。我們幾個還是想過去碰碰運氣,老板見我們焦急,怕我們找不到,便細細說明了具體位置。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記不清那糧油店老板的長相了,但他樸實熱情、耐心誠摯的方言和手勢,卻讓我近距離地感受到綏德漢的可靠和真切。
陜北人表達情感的直接和爽快也是此次出行的另一番感受。以前對于陜北民歌沒有太多認識,只覺得那是一種地方特色,偶爾聽到一些也會覺得歌詞過于直白。但這次在綏德,包括回來的路上,看著一座連一座的土丘高山,相距數(shù)十里才能瞥見的窯洞,讓我徹底地改變了自己的認知。山溝溝、山峁峁,地處山大溝深的綏德,在古代長期處于十年九旱的貧困饑餓中,交通的不便更讓相聚相逢格外珍貴,生存的苦和難,讓他們自然過濾了那些扭捏造作、虛頭巴腦,一曲曲語義直白、通俗簡單的民歌或許是他們平凡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歡樂。民歌《三十里鋪》尤其讓人喜歡,時過境遷,歌曲中的“三哥哥”“四妹子”已不再指哪一個具體的人了,它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一對對追求愛情與幸福的青年男女。
唐代詩人陳陶在創(chuàng)作《隴西行四首·其二》詩篇的時候,通過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的對比,讓人感受到音訊不通、交通不便,戍邊將士們的奮勇殺敵以及和家人長久分隔的凄苦。而如今的無定河邊,高樓林立、商鋪滿街,經(jīng)過脫貧攻堅,綏德縣已經(jīng)于2019年順利實現(xiàn)脫貧摘帽。脫貧攻堅,換了人間。我相信隨著無定河的安瀾,這里必將邁開新的步伐,奔向新的幸福。
()
|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58102000140號